沿着海平线高飞的白鸽,掀起巨浪,这是海军的姿态。越过珠峰翱翔的山鹰,搏出风云,这是空军的姿态。踏过泥洼阔步的雄狮,展露锋芒,这是陆军的姿态。
军人,并非生而为国死,而是死而为国生。是怎样一种幸运,我倾心阅读了《军人生来为战胜》?又是怎样一种幸运,我只记得了他们一个共有的名字——军人?
岳飞被秦桧构陷致死,可惜岳飞的忠心未唤醒宋朝皇帝怕死的心。他,似乎是失败了的,但那长长、重重的汗青上留下的不是一段故事,而是岳飞的血。那忠心,那鲜血随时间一同流逝到今,到未来······人,虽死犹生。
粟裕、苏宁是幸运的。粟裕勤修一生,不会打牌下棋,不会喝酒跳舞,唯一的爱好就是观地形,看地形。他是幸运的,他等来了胜利。苏宁从军23载,常常吃泡面,点上半截蜡烛,钻研高技术战争。他是幸运的,他是全军挂像英模。
一件军绿色的迷彩服,承载了军人共同的梦想。一抹军绿色,隔断了平常人的潇洒和自由。但对岳飞,粟裕和苏宁,对每一个军人来说,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守住脚下一寸土,护住头顶一片天,捍卫住眼前一片海。幸福在他们眼里很简单,就是用忠心和热血,甚至生命换取永世和平。
当代军人,或许没有《红岩》里革命志士的惨烈,不似江竹筠,不似赵一曼,但他们一样流着汗,洒过血。也许,你会记住他们中的一个名字,纵使不记得,那你也知道他是一名军人。
军人,是什么让我们一看到这两个字时,就自然想起保家卫国?他们生来就该如此?他们本就不该拥有荣誉和鲜花?从《军人生来为战胜》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书里没有我的位子,我是矮小的,不配和他们站在一起,坐在一堆聊着生命的真谛。但书里亦有我的位子,我就站在他们身边,看着粟裕指挥的一场场胜战,看着苏宁最后倒下的身影,看着军人践行着自己的铮铮誓言。
我是讨厌电视剧的,尤其是讨厌那些拙劣演技的演员还想塑造一个个正气凌云的军人形象!我们读过很多书,听过很多故事,却少做了一些事。真正的阅读并不意味着读和听,而是融入进去,真正地去体味每一个军人的心声。
看,《黄河大合唱》是聂耳倾尽全力用音符表达的炽爱;看,《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耗尽一生践行的真知;看,那飞扬的五星红旗是军人血染的风采。
爱国主义于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是抽象的。但我们可以从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文字和共同的名字里读出军人对那迷彩的执着。我们经历过军训,受过酷暑,忍过艰辛,但我们身着的军绿色不足以写成一本书。真正可以写成书的只属于在我们安享一切时,依然站岗执勤的军人。
号角已吹响,波涛又开始新一轮的翻涌,云彩又流向了新的天穹,生命又开始了新的一卷诗书。在生命值得庆幸的转弯处,我有幸读了你——《军人生来为战胜》。
信息来源:高2018级26班方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