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我想说:“人非圣贤,孰能无惑。”一字之差,诠释了读书之乐,而读书的很多乐趣就在于生疑与解惑之中。这是我遨游书海十多年获得的最大感受。
小学时的我,如同一只永不知饱的幼兽,只知贪婪地吮吸文学的乳汁,很少去思考,不知每个故事背后的深刻意义。我只是一味地接受,虽然我很快乐。但这种快乐是浅薄的。而且,在这种快乐之后,我还有一种迷惘。我不知,这样死啃下去,何时是一个尽头。
然而,幸运女神降临到了我的身旁——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一位美丽而慈祥的女性。她引导我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在她的帮助之下,我在阅读时产生了大量的疑问:
“为什么孙悟空每次打完妖怪都有神仙来把妖怪收走?”
“为什么贾宝玉和林黛玉如此相爱却又如此悲剧?”
“为什么鲁迅笔下的留学生会大笑国人之死?”
……
这些疑惑困扰着我,让我夜夜难以入眠,让我每日食不下咽,甚至让我走神于课堂之上。我不知道身边的同学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也不敢贸然询问。于是,这些疑问深埋于我的心底。
如今,我走进了高中的殿堂,如同武陵渔人穿过山洞发现世外桃源一般豁然开朗,逐渐增长的知识解开了我内心的疑惑。我明白,吴承恩笔下的妖魔是封建势力爪牙的化身;我明白,曹雪芹纸上贾宝玉、林黛玉的悲剧只是封建黑暗社会的一个剪影;我明白,那大笑的留学生是国人麻木冷漠的缩影……
我沉浸在不断产生疑惑和不断解惑的乐趣之中。我不再仅是一只幼兽,我开始消化吸收曾经那些“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肚中的知识乳汁,我开始成长,我的精神日益强大。我开始希望这样的世界最好永远没有尽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十年寒窗,让我爱上阅读。究其原因,是一种生疑与解惑的乐趣吸引着我。试想:一个人若如书呆子一般,死读书,满口“之乎者也矣焉哉”,又怎会快乐?又怎么会对读书产生如此大的兴趣?我想,这些就是我爱阅读的原因,也是很多人爱阅读的原因吧。思考的过程,令人逻辑缜密;获得的知识,让人丰富自身;而最后的喜悦,则让人心田如被甘露滋润过一般甜蜜。这种快乐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妙。“子非鱼,焉知鱼乐?”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想告诉大家:“生疑与解惑,是精神进步的阶梯。”我希望我们做一尾快乐的游鱼,在阅读的海洋中游弋,享受生疑解惑的进步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