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宿舍三迁。三迁的幸福感,溢满一个个异乡人的胸膛,绽放着一个个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教育梦想。
——题记
川红故里,定水河畔,在“高峰环拱,绿水萦洄,四山皆竹,一色相连”之地,坐落着一所有七十八年璀璨历史的教育明珠——四川省筠连县中学。近年来,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筠连中学后勤改革成果显著。作为一个异乡女子,我深深感受到筠连中学教师宿舍发生的天翻地覆变化。
2006年,刚参加工作的我,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筠连,走进“魁星耸峙、白塔凌云”对面的筠连中学,看着用木板隔成的每个不足10平米的单间宿舍,看着由简陋的书桌和学生上下铺床构成“小家”,心里五味杂陈。晚上,不时有老鼠窸窸窣窣,我一夜无眠……面对理想与现实形成的巨大反差,内心毫无归属感的失落,一种想逃的念头在心里潜滋暗长,但怀着对三尺讲台的神圣初心以及看着山区孩子对知识无限渴望的眼神,我坚定了留下来的信念。这一坚持,转眼就是两个春秋。
2008年,我第一次搬迁住宿,从老校区搬到了新校区全新的学生宿舍底楼,那是一人独享一间二十多平米的学生公寓啊。我开心地购办了木质床、布衣柜等简易家具,没有教师食堂,就自己买了液化气、煤气灶等厨房用具在阳台炒菜做饭。上课之余,偶尔与同事们坐在宿舍聊聊天,谈谈上课体会与心得,俨然有了点家的感觉,但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2012年,在“集定水筠山之秀,融三才七曜之精”的筠连中学新校区搬迁4年之后,我迎来了第二次乔迁之喜,搬入一栋属于青年教师们的“温馨小窝”——青年教师周转房浩然居。终于不再抢占学生娃娃们的寝室了,欢乐的心情像涂抹上了蜂蜜一样甜了个透!和大多数教师一起,我又兴奋地搬进了新家,采购崭新的床、沙发、冰箱、洗衣机等生活必须品,用心经营着这属于自己的一室一厅一卫。闲暇之余,偶尔和同事们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感慨六年前刚来时“斯是陋室”的苦中作乐。作为一个独在异乡的客人,有了自己的专用宿舍之后,不仅排解了一定的思乡惆怅,也感受到了久违的家的温馨。
原以为生活就这样幸福地过下去了,但五年之后学校却给我们带来了大大的惊喜。2017年,最让人欣喜若狂的就是我终于有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家——尚贤楼,一栋16层96户的教师电梯公寓楼。这一次每人拥有一套60多平的两室一厅一厨一厕的教师公寓,激动的我在接到通知后立即着手搬入新家,再次兴奋地置办各类生活用品,惬意地享受着家的温暖。夏日时节,欣赏着学校里蓬勃盛开的三角梅,从远处看,她就像一位热情的小姑娘,头上扎满了红色的头巾,风姿绰约地站在那,别有一番风味!临窗远眺,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远处山上的云雾、绿树,可以观看四桥公园热闹的人群,还可以端一杯茶安静地欣赏流淌的定水河。现在,我不仅有了自己经营的家,而且还能在工作之余将老人接来享受天伦之乐。领导时常关怀备至的问候及工会及时解决各种困难,让人内心充满了温馨与感激。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我已经工作了十二年。十二年里,三次宿舍搬迁,我见证了筠连中学教师宿舍从单间到教师公寓质的根本性转变。跟随从玉壶公园老校区南迁至煤都大道新校区之后,学校驶入了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一路走来,我为自己当初的执着不悔而庆幸,感受到了筠连中学后勤改革发展力度之大、发展之迅速,而且切身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
三迁迁出幸福来,我把异乡作故乡,在筠州这片热土上,幸福的种子在心里萌芽破土,茁壮成长!